在中国古代,受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,很多朝代都有崇拜某种特定颜色的情况。如秦始皇崇尚黑色(水德),深信水克火(秦克周),因此秦朝以黑色为贵衣饰崇尚黑色,并形成传统。秦汉以后,每逢新王朝建立都将“改正朔易服色”视为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事。
古人还非常崇尚黄色,这与农耕文化有关。《 周礼 · 考工记 》 记载:“天谓之玄,地谓之黄。”《 说文解字 》 曰:“黄,地之色也。”班固 《 白虎通义 ·号 》 :“黄者中和之色,自然之性,万世不易。”
黄色代表五行中的“土”和五方的“中央”,象征万物生长的土地,土内生金,有神圣、尊贵、崇高和庄严的象征意义,因此,黄色也成为自唐代起帝王的专用色,“黄袍加身”也成为登上皇位的代称。
集中体现古人自然观念、等级观念、吉祥观念的代表服饰是“冕服”。冕服是皇帝、公侯等所穿的礼服,全套由冕冠、冕服配上革带等附件构成。
冕冠顶部有一块前圆后方的冕板,象征天圆地方。古人认为天(未明时)为玄色(黑色) , 地为缥色(黄色),所以冕板上玄下缥,象征天地。冕板由后向前倾斜,表示统治者关怀百姓。
冕板前后端垂有用五色丝绳贯穿玉珠而成的“旒”表示统治者不视非不视邪。冕冠旁边悬玉(叫“充耳” ) ,不塞入耳内,意在提醒戴冠者不偏听偏信,成语“充耳不闻”的出处也在于此。
冕服的颜色也是上玄下缥,象征天地。在冕服上绘绣“十二章纹”(又称“十二章” ) ,即日、月、星辰、山、粉米、华虫、藻、黼、黻、火、龙、宗彝,各有寓意。
根据汉朝制度规定:皇帝冕冠用十二旒,质为白玉,衣裳十二章;三公诸侯七旒,质为青玉,衣裳九章;卿大夫五旒,质为黑玉,衣裳七章。冕服的色彩、造型、纹样装饰等,彰显着古代帝王的威仪,体现了“君权至上。君权神授”思想和古人对自然宇宙的认识。
在服装图案和修饰方面,古人还崇尚与人相称,与貌相宜,而且图必有意,意必吉祥,仙如荷花象征高洁,牡丹象征富贵,蝙蝠象征福运,鹤象征长寿等。
而且从服装彰显的等级意义来看,官职越高,服饰图案就越复杂华丽,寓意越丰富。在民间,人们喜欢给孩子穿虎头鞋,戴虎头帽,在老人的服装上绘绣“福禄寿”文字或相关图案,都有美好寓意蕴藏其中。
本文改编自《中华文化与传播》-外研社出版
“中华文化”是《国际汉语教师证书》的必考科目,了解更多关于“中华文化”内容,可免费申请 Mandarin Inn国际汉语教师证书课程试听。